随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步伐加快,高等教育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问题越加凸显。中医高等教育更是面临着知识经济社会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对中医人才多元化的需求,如何从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的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对中医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中医人才培养模式,这是一个必须要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中医人才培养要适应社会需求
人才培养要适应社会发展,中医人才培养也要与时俱进。在进入知识经济社会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中医人才培养要转变观念做到两个适应:一是要适应现代大学的教育观念,按照知识经济社会对人才的必然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二是要适应中医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遵循在传承创新中培养特色人才的教育规律,以适应社会对中医人才的多元化的现实需求。这是因为,现行的院校培养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暴露出培养模式单一,不适应社会发展对中医人才的多样化需要,不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用人单位和社会不同人群的需求。
中医人才单一的培养模式,存在着注重专业教育,忽视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是对中医药文化内涵的深刻领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存在严重不足。一方面,培养的学生对中医经典的精髓理解不透、创新意识不强与实践能力明显不足;另一方面,存在着临床教学环节薄弱,学生临床能力不强等问题。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培养能够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具有时代特色的高素质中医人才势在必行。这不仅仅是关系到中医药高等教育的生存发展的问题,更是关系到中医事业传承创新、可持续的发展。
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是创新中医人才培养的核心。要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要有具体的培养目标、培养制度、培养过程、培养评价,还要以经过科学论证的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教学制度、教学模式和日常教学管理作为基本保证。还要求具备保证这一模式所培养的特色中医人才成长环境的必要条件,包括师资队伍构成、教学设施软硬件建设和校园文化所具有的良好氛围。创新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是中医药院校全方位、多角度、高标准的综合建设。
创新中医人才培养模式,要建立在科学论证与教育实践的的基础之上。辽宁中医药大学在认真分析单一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与不足的基础上,遵循中医药高等教育规律和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结合中医学专业特点与社会发展客观要求,以及国内外人才市场需求状况,率先提出了“重文化经典、重临床应用、重传承创新,道德、素养、知识与能力协调发展”(简称“三重一协调”)的教育理念。对中医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研究,创新中医人才分类型培养模式,构建了适合中医学发展趋势与社会多元化对中医人才需求的应用型、师承型、创新型与外向型,四种不同类型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体系。
与此同时,注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提升人文修养和培育健康文化心态。采取以改革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与创新教学方法、首创经典等级考试等措施,极大地促进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积极性和热情。以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等有效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临床能力,为培养道德、素养、知识与能力协调发展的高素质中医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需求分类培养
创新分类型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是根据社会不同用人单位的需求、不同层次人群的需要所构建的中医人才培养的体系,是一种量身定做的培养模式。创新分类型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点为:
一是应用型,重点是培养临床实用型中医人才。该培养模式的特点是围绕培养目标,在知识结构、课程设置、实践实训等方面,着重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和临床能力的培养。
二是师承型,或称“新师承型”。是在吸收传统师承培养模式精华的基础上,所开设的中医传承班和中医特色实验班,使传统师承培养模式和院校培养模式有机结合,取长补短,优势融合。如中医传承班,是从七年制中医学专业学生中遴选,实行双导师培养。聘一名省级名医,采取“师带徒”方式,一对一指导,旨在强化学生中医思维,突出临床能力,聘一名导师培养其科研创新能力。
三是创新型,侧重于培养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中医人才。该培养模式的基本特点是围绕培养目标,在应用型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加强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采取课内科研理论知识教学与课外科研能力强化培训,在教师指导下参与科研项目或独立完成科研课题,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四是外向型,侧重于培养具有较高外语水平的中医人才。该培养模式的基本特点是在应用型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增加一年学制,采取集中培训一年左右公共外语以及用外语讲授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以适应国内、国际中医药交流与临床工作。
创新分类型中医人才培养模式,优化、重构各自的课程体系,采用先进教学手段、教学方式与强化临床实践教学,是要解决好的关键问题。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进一步优化重构各自的课程体系,将其划分为若干模块,在精简教学内容的同时增设了多门与其培养目标密切相关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课程。与此同时,强化精品课程建设,采用PBL、讨论式、研究式等先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将拓展学生知识面与提高综合素质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创立中医经典等级考试制度等举措,促进学生掌握中医经典知识。中医经典著作承载着中医药知识的精髓,深入理解并掌握其内涵对不同类型中医人才的培养均有重要作用。通过疏理、整合临床实践教学内容,借助实习基地“名医、名师、名术、名药”有利资源,提出以“培养中医临证思维、强化临床实践能力”为主线,以“培养应用型中医临床人才”为主要目标,以“岗前培训、临证实践、综合考核”为三阶段,(“三段式”中医临床实践教学),从而建立一套系统、规范及可推广性强的中医临床实践教学体系。
为了达到分类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就要实施保证培养目标实现的有力措施。为此,辽宁中医药大学建立了“青年教师导师培养”制度,通过一对一的培养,迅速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2005年实施此制度,迄今已培养8期,近百名教师完成培养计划并通过考核,成为教学、科研的骨干。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为分类型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提供组织、机制及制度保障。在明确各级教学管理组织的工作职责的同时,我们将高教研究室改为高教研究及评价中心,并扩大教学督导的职权(全面负责督管、督教、督学等教务活动)。实践证明,这些举措对于实施分类型中医人才培养模式,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杨关林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