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业界称先看病后付费实施时机成熟 障碍来自医院]
“先看病后付费”遇“最美误读”
卫生部否认全面推广 欠费少、无欠费成发源地官方“卖点”
在山东试点两年多后,“先看病后付费”诊疗服务模式再次引起全国关注。该制度将在全国推行的消息,经央视新闻报道后,舆论鼎沸。尽管卫生部随后否认了这一传闻,但2月下旬以来,有关“先看病后付费”的话题依旧得到了社会的持续热切关注。3月1日,新华网发布消息称,调查显示“先看病后付费”将和“雾霾治理”“网络反腐”等一起成为今年两会的焦点话题。作为此项模式的发源地,目前山东省共有2119家医疗机构开展了“先看病后付费”服务,232万人次受益。共有675人次拖欠住院治疗费342万元,欠费人次占比万分之2.9,17地市中仅济宁、泰安、临沂3地无患者欠费。如何做到并做好“没钱也能先治病”,仍是摆在病患、医院、政府主管部门面前的待解难题。
60岁老人登《新闻联播》“王丕(镇)的刘炳艳上电视了,还是中央台的《新闻联播》哩。”事情虽然已过去十多天,但在济宁金乡王丕镇街头,人们仍面带自豪,谈论着当地第一个“上了中央台”的农村老人。
事情因一场急病而起。
1月24日,已是腊月十三,在家开始忙年的济宁金乡王丕镇60岁的农民刘炳艳,腹痛难忍。当晚七点多,他在儿子的陪伴下,来到金乡县人民医院,经诊断为急性阑尾炎,需马上住院手术。
虽然没带够住院的5000元费用,但金乡县人民医院“先看病后付费”的政策,还是让原本以为必须交够钱才能住院手术的老刘顺利进行了手术。1月31日下午,补交诊疗费用后,术后痊愈的刘炳艳出院回家。
在住院期间,有电视台记者来到病房,将镜头随机对准了还躺在病床上的老刘,冲着镜头说话的时候,头发花白的老刘或许还在嘀咕:“咱就是一个普通农村人,还能真上电视?”春节过完后,并未在电视上看见自己,老刘慢慢淡忘了此事。
2月19日晚,熟悉的《新闻联播》前奏曲后,刘炳艳终于在电视里看到了自己:他被作为“先看病后付费”模式的受益者,出现在当晚的新闻报道中。
在济宁市卫生局网站的显著位置,也关注了刘炳艳被央视报道的消息。其网站信息显示:“19日央视《新闻联播》 头条‘贯彻十八大开局新举措’栏目,将镜头对准了济宁市金乡县普通农民刘炳艳。”
济宁市卫生局网站在报道此事时,还复制了这则央视新闻的部分内容。“在过去,大病或者急病的患者需要住院,往往都要先交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押金,但患者一时半会儿又凑不齐钱,无法及时住院接受治疗,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而现在他们只要和医院签一份《住院治疗费用结算协议书》就可以了。出院的时候,患者只需要支付个人医保报销以外的部分,其余的都由医保部门直接支付给医院。”
“最美误读”当天晚上,刘炳艳“上电视了”在当地引起了小范围的轰动;而这则关于“先看病后付费”的《新闻联播》头条新闻,却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舆论争议。
在19日当天的央视新闻报道中,介绍这项始于山东济宁的医改新政,已经成功在全国21个省份开展试点,按照试点规定,享受“先看病后付费”政策的患者包括:参加医保、新农合的病人,无姓名、无陪护人、无地址的“三无”病人,以及病情急重急需抢救的病人等。试点成功后,将逐步在全国公立医院全面推行。
很快各大新闻网站在醒目位置挂出了这样一则新闻:据央视报道,卫生部将于今年全面推行“先看病后付费”制度。
正当人们为这个医疗新举措叫好时,卫生部很快对“全国推行”一事进行辟谣,并明确表态“今年肯定不可能”。
卫生部医政司医疗管理处处长焦雅辉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称,希望这种模式能很好地推广,事实证明也是有可推广和可操作性的,但是也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这位女处长表示,“开展先诊疗后付费模式试点”,只是2013年再次被写入卫生部年度工作要点。至于何时才能全面实现,她表示:“无法给出时间表,今年肯定是不可能的。”
她说,卫生部倡导在有条件地区开展试点,但是,“先看病后付费”短期内无法全国推广,卫生部也从未提出过“全面推行”的要求。“我们的社会征信体系还不够完善,各省份当前医改重点也不同。”焦雅辉表示,“先诊疗后付费”模式只能逐步推进、试点先行,不能硬推。
针对此事,新华网于20日推出了调查"先看病后付费’,你期待吗?”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月21日13时,共有5550名网友参与了此次调查。其中,有90.9%的网友(共计5045票)认为“先看病后付费”制度是巨大的利好消息,非常期待。大多数网友在表态期待、得知是一场“误会”后,仍然坚持认为这是央视的“最美误读”。
看上去很美?
一天之内,公众就遭遇了两则意思完全相反的新闻,结结实实坐了一回“新闻过山车”。一时间,各种声音纷纷扰扰。最令公众忧心的是:“先看病后付费”到底还有多远?
早在2010年底就实行“先看病后付费”制度的济宁兖州市中医院,院长孔庆民对这项措施依旧信心满满:“只要措施适宜得力、落实到位,‘先看病后付费’一点也不难。至少我们做得非常顺利,3.5万例患者无一人逃费。”“实践出真知。”孔庆民在微博中表示,从自家医院实施的效果及至复制到全国各地尝试的结果看,还没有一家不成功的。“目前实施先看病后付费的条件已基本具备,时机已经成熟,障碍不是来自外部,而是医院管理者想做不想做和敢做不敢做的问题。”和孔庆民的乐观相较,观察者们则显得更为谨慎。
新华每日电讯特约评论员曹林就刊文表示,这种制度虽然看上去很美,但不能凭着浪漫化和道德化的想象,急功近利地推行,而必须要建立一种制度化的信任机制。否则,不仅无法修补医患关系,反而会为医患之间增加新的冲突点。
曹林在文中表示,虽然并未全面推行,但试点就已经代表着改革的方向。他认为,实行“先看病后交钱”,关键一点是要多听医院和地方政府的意见,不能全由卫生部一家决定。毕竟,这事是卫生部“请客”,医院和地方政府“埋单”,不能让卫生部收获美誉,却把麻烦留给医院和地方。
遭遇过逃费现象的医院,其经历似乎更能佐证这项措施“看上去很美”。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深圳第四人民医院曾于去年6月18日开始低调试水“先诊疗,后结算”。实施20天,共8000多名患者享受到这项服务,有47名患者不告而别,经院方提醒有26人回来交费,仍有21名市民“逃单”。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有医生在微博中无奈感慨。
在长期关注医疗改革的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看来,“先看病后付费”其实是一个包含多方面问题的复杂制度,它应该是医疗改革水到渠成的结果。如果过分强调其手段性,“先看病后付费”就真的成了一个美丽的谎言了。
而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虽对此措施表示支持,认为“不仅对医疗体系是一个进步,对整个社会也是一个进步”,但他同时坦言,广东还没有全面推行的时间表。“我个人认为,推行的主要难度在于政府的诚信体系建设。”
山东2119家医院“先看后付”
虽然至今存在争议,但作为这项政策的发源地,目前山东省已在全省县及县以下医疗机构推行“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模式。虽然欠费现象仍有发生,但省卫生厅认为,“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取得了良好社会反响。”
据济宁市卫生局统计,原有“住院看病、先交押金”的模式,使部分家庭困难患者有病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城乡居民所患重大疾病占患病总量的3%左右,因医疗费用过高无钱治疗或停止治疗的占困难群众的23%,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占救助群体的37.6%。
2010年底,因历史原因造成财务亏空、运转困难的兖州市中医院,决定试水“先看病后交钱”政策,作为营销手段方便、吸引患者。“没什么优惠,但带来的却是病人就医不同的感受,是医院和医生把金钱还是健康放在第一位的问题。”
在其试点成功半年后,济宁开始在全市推行;2012年3月,山东省在全省县及县以下医疗机构推行。
为防范恶意逃费者,济宁市在全市“区域卫生信息大平台”专门设计安装了“先看病后付费”信息模块,将享受过“先看病后付费”的患者纳入信息化管理,实现患者信息资源共享。对恶意逃费患者,下次在全市任何医疗机构就诊,将不再享受“先看病后付费”优惠措施,并告知医保、公安、金融等部门,列入社会诚信不良记录。
如今,曾经运转困难的兖州市中医院,收获了口碑和效益,已经开始着手打造全国一流的县级中医院。济宁市卫生局也表示,下一步将进协调民政、财政部门完成专项经费拨付,进一步缓解三级大医院资金垫付压力。
和济宁无一欠费的“圆满”相比,聊城市东昌府人民医院实行“先看病后付费”不足一年,出现了三名欠费者。即便如此,东昌府人民医院办公室主任田光建告诉记者,仅有的三名欠费患者也非恶意欠款,因家庭比较困难,最后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进行了结算。
据省卫生厅统计,截至2013年2月,全省共有2119家医疗机构开展“先诊疗后付费”服务,其中三级医院3家;二级医院295家,一级医院1645家,民营及未定级医疗机构176家;受益人数达到232万人次;各医院累计垫付资金达63.69亿元。
在实施此服务模式过程中,共有675人次拖欠住院治疗费342万元,欠费人次占比万分之2.9,全省十七地市中,仅有济宁、泰安、临沂3个市无患者欠费。
虽然欠费现象仍有发生,但省卫生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仍认可此项制度的积极意义,“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取得了良好社会反响。”(记者冀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