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正文

多地二甲公立医院陷“远程视界”困局 为何医院频中招?

2018-09-06 13:47:07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宋杰/中国经济周刊

北京远程视界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远程视界”)成立于2013年1月,其官网自称“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专注专科远程医疗联合体O2O平台,中关村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16年时远程视界曾实现总收入60亿元,纳税6亿元。但如今在部分与之合作的代理商、医院、融资租赁公司口中,远程视界却已成为“骗子公司”。

今年4月,有媒体援引远程视界代理商的说法称,2017年7月,远程视界资金链危机初现端倪,当年第四季度资金链出现断裂,后续很多代理商上门讨债。

远程视界的业务模式是怎样的?当其资金链出现危机后,何以牵涉代理商、医院、融资租赁公司等多方?

解析远程视界业务模式

远程视界的业务主要是同医院共建专业科室,并利用大城市的高等级医院的专家提供远程医疗服务。

这些新建科室的设备由融资租赁公司付款给远程视界,再由远程视界购置后交付给医院,医院再向融资租赁公司支付租金,远程视界承诺垫付租金。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看到的一份由远程视界子公司与医院签署的合作协议书中明确提出,“医院不需要投资设备,只需从项目收入中按比例归还设备款。”

那么,远程视界方在什么情况下会垫付租金?合作协议书显示,如项目收入的25%不足以完成还款计划,则由远程视界方负责担保并按照还款计划垫付不足部分。但其中也明确提出,因医院不积极配合而导致连续两个季度收益的25%不足以归还设备款,远程视界方有权提出整改或撤回所属项目投入设备。

在记者看到的一份远程视界与融资租赁公司签订的担保总协议中也写明:远程视界提供担保的方式为连带责任保证。

而新建科室产生的医疗收入被分为4个部分:25%给融资租赁公司用于还设备款,25%给提供远程医疗服务的专家,25%给医院,25%归属远程视界一方(其中代理商和远程视界各占50%)。根据远程视界与医院签订的协议,融资租赁本息归还完毕后,设备所有权和原先用于归还设备款的25%收入全部归医院所有。

对医院一方来说,这看起来像是一份“免费的午餐”,可以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发展科室,让患者在当地就医。但令诸多签约医院院长愤怒的是,合同是签了,可是从未收到过设备,更不要说有专家进行远程诊疗了,而融资租赁公司已开始上门“催债”。

医院:设备没收到却被催着还钱

黑龙江嘉荫县人民医院院长杨俭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当时远程视界东北区的中层人员来医院推销时向他介绍说,医院不需要出一分钱,全部租赁费用都由远程视界支付,医院只需要提供场地即可。“我当时不放心,还让副院长去查了另一家已经和远程视界开展业务的医院,想着问题不大才签了约。”

杨俭回忆,当时他还问远程视界的人这样的模式公司能赚钱吗?对方说并不指望通过与医院合作赚钱,公司已有上市计划,届时“上股市圈钱去”。

2017年10月,黑龙江嘉荫县人民医院与远程视界签署协议,杨俭告诉记者,今年2月,他收到融资租赁公司法务部让医院还钱的短信,但他想不通的是,设备从来没有到过医院,更没有开展实质性合作,为何就要医院还钱?“融资租赁公司的人告诉我说,目前远程视界还不出钱,这钱就要由我们医院来出。”

杨俭告诉记者,在发现“被骗”后,2018年5月16日,黑龙江嘉荫县人民医院在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宝信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及远程视界的子公司京卫医院管理有限公司,请求解除相关合作协议。2018年6月5日,黑龙江嘉荫县人民医院又在西安市莲湖区法院起诉宝信国际融资租赁及远程视界下属的3家子公司。2018年8月1日,宝信国际融资租赁公司在莲湖区法院因同一案由起诉了黑龙江嘉荫县人民医院。

“已收到法院传票,9月3日在西安开庭,院方相关证人将于9月2日到齐。”杨俭告诉记者。此前,外界曾有质疑称,签约医院的相关负责人有可能收受了回扣,对此,他坚称没有。“我们的银行账户暂时还没有被封,可据我了解,已有一些医院的账号陆续被封,正常医疗受到影响,国有资产面临流失。”

有类似经历的医院不止这一家。就在8月13日,来自黑龙江、河北、内蒙古、湖南、陕西等省份的10多位县级医院院长来到远程视界位于北京益园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的办公地点,却发现物业已贴出告示称“该公司已迁出园区”。8月20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涉事代理商及医院院长组成的维权群中看到,有人称无法与远程视界取得联系,公司董事长、CEO、创始人韩春善“失联”,公司疑似“跑路”。

8月23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与韩春善取得联系。他告诉记者,公司还在办公,“万开(编者注:指远程视界位于北京市丰台区万开中心的办公地点)和益园(益园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都在正常办公,还有一个(办公点)在西直门。你也看到了现在的状况,正常办公秩序都不能保证,益园封门是临时应付闹事的。至于兑付欠款,很快就会发布出来最新进展。”

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了解,此次牵连其中的医院多为二甲公立医院,为何这类医院会频频“中招”?医库创始人涂宏钢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三级分诊的过程中,二甲医院的地位非常尴尬,上面有作为流量中枢三甲医院,下面沉到社区和一级医院,中间的二甲医院整体患者数量较少,破产或事实破产的也不在少数,同时二甲医院并不具备开展很多创新手术与治疗的条件,在内忧外患之时,远程视界抛来橄榄枝,马上一拍即合。但在“流量贫瘠”的地方开展医疗项目,所有人的风险都会加大。“特别是魏则西事件后,全中国的科室承包与设备投放开始一刀切地暂停,使得项目源越来越少,没有新增资金流入,开始捂不住盖子了。”

董事长:半年到一年眼下问题可以基本解决

有代理商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8月,远程视界拖欠485名代理商的款项接近9000万元,而另外一份远程视界融资租赁表中,未垫付金额近49亿元,牵涉融资租赁公司590余家。

不过,韩春善给《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的回复称,5年来合作代理商约1000多家,退出的代理商约300家(即真正合作的代理商有700多家),欠代理商4000万元左右。融资租赁公司5年来总计合作40多家,医院欠租赁公司的租金约30亿元,牵涉医院400多家。

具体到医院的情况,韩春善补充说:“实际上5年来做设备租赁的医院只有600家,而且按照3年租赁期计算有将近一半的医院已经到期了,我们垫付的租金有38亿元,因为资金主要用于给医院垫付了,并没有购买设备,因此造成2017年签约的医院约10亿元的设备没有发放。”

为何公司的资金链会在2017年出现危机?

韩春善分析说,2016年下半年发展太快,经营压力大,没有控制好节奏。2017年10月的诉讼导致账户被封是导火索。“当时一家租赁公司起诉了一家医院,远程视界因连带责任也被起诉,同时账户被封,这些资金没有如期到位,每月几亿元收入回款突然停止,导致资金链断裂,致使后来签约的设备没有及时发放。”

韩春善告诉记者:“早期如果经营收入不足以偿还租金,由远程视界垫付,所以需要双方合作做好科室经营,远程视界有能力垫付时都垫付了,直至上述事件造成资金链断裂,目前没有垫付能力了,如继续合作或者给一段缓冲时间,远程视界还会继续履行承诺。”

“协议上写的就是‘垫付’,是早期对医院科室发展的一个支持。这也是个别医院有依赖性、不重视科室经营的原因之一。他认为反正有你垫付,从而造成依赖性,一些医院经营配合度不高,当时我们有几千人的经营队伍在医院驻点,把经营做起来才能有能力还租金,形成良性循环。”韩春善说。

韩春善表态,作为创始人、法人代表,他会负责到底,不会推卸责任。有62家基本上没有发设备的医院,已经和对方签署终止协议,并已向租赁公司发了回购函,所欠债务由远程视界承担;有些医院正在协商调换设备;还在和一些医院核对账目,多退少补;有些医院到期终止协议,双方清账。如黑龙江嘉荫县人民医院约1000万元设备未发,可以和医院签一个两方的终止协议,再和宝信租赁公司协商签一个回购协议,可以免除医院债务。如果继续合作再想办法尽快发放设备。

面对如此资金困局,还可能回购吗?韩春善称,正常情况下半年到一年眼下问题可以基本解决。他说:“(解决资金困局的)方式很多,比如说债转股、资产重组、应收账款转让、承兑汇票、分期付款等。”

一位曾获远程视界投资的企业家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分析认为,“造成远程视界眼下困境有三个原因,新兴领域模式创新会有偏差和激进,内部管理和监控没跟上但是管理风险发生,同行及其他人落井下石、墙倒众人推。韩春善医生出身,做商业本身经验不够,做资本市场就更加勉为其难了。他应该及时控制业务节奏,提升运营管理水平。”

韩春善也反思说:“我们的主营业务远程医疗、专科运营是很好的模式,只是在设备租赁环节出现了问题。如果只做眼科,或者控制一下节奏,或者在金融方面早一点着手,可能不会出现这样的危机。当然也有大环境或者命运的因素,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啊。”

汉富资本投资8.8亿,还有上市公司放弃收购

记者注意到,远程视界共经历了两轮融资,最新一次是在2016年6月,汉富资本投资8.8亿元人民币。而在2017年,远程视界旗下资产还曾被上市公司看中。

2017年9月,银河生物(000806.SZ)拟以现金方式收购远程视界集团、北京金宏大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合计持有的远程心界(远程视界子公司)66.776%股权,争取收购标的100%股权,初步估计远程心界整体估值在50亿至60亿元之间。

随后,银河生物向远程视界支付合作定金3亿元,同时远程视界将其所持远程心界15%的股权质押给银河生物,完成质押登记。

据当时的媒体报道,在前期尽职调查的过程中,银河生物发现远程心界在发展之初为快速占领市场,采用了较为积极的销售政策。在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的同时,也导致应收款项增加较快。为推动交易进行,银河生物与远程视界协商,将调整和优化远程心界原有的业务模式,拟在远程心界业务模式调整和优化效果清晰后,再进行审计评估,并签署正式重组协议。因此,银河生物对远程心界的收购一拖再拖。

该次收购也引起了深交所的关注,深交所要求银河生物说明下一步工作计划和各阶段时间安排。2018年6月15日,银河生物发布公告,宣布该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终止。

韩春善解释说,“后来因为去年10月份账户被封涉诉增加,延缓了进程,直至今年4月份舆论负面过多终止了。”

律师说法:融资租赁公司没能尽到核查职责

就远程视界所采用模式的一系列问题,《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专访了全国互联网法律事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邵颖芳,请她进行解析。

《中国经济周刊》:医院没有收到设备是否需要支付租金?

邵颖芳:根据中国裁判文书网上公布的该案判决书来看,医院与融资租赁公司签订的《融资租赁合同》中明确约定,自融资租赁公司向设备供货商支付设备款之日起开始算租金,且医院不得因供货商的到货时间影响对融资租赁公司的租金支付。

因此双方签署的融资租赁合同真实有效,双方之间形成了融资租赁法律关系,根据《合同法》意思自治的原则,既然双方已经对租金支付做出了真实意思表示,那么无论设备到货与否,医院都有承担租金的义务。

《中国经济周刊》:部分医院倒签了《收货确认书》,有无法律效力?

邵颖芳:有些医院实际并未收到设备,但倒签了《收货确认书》的行为,其实是违反了《合同法》的契约精神的。法律是以事实为依据的,不能仅凭一纸《收货确认书》就认定医院已经收到货物,还是应该以事实为准。

但是,是否实际收到货物与《融资租赁合同》是否成立属于两个法律关系,没有收到设备不能成为医院对抗融资租赁公司租金主张的抗辩理由。

《中国经济周刊》:融资租赁公司的法定义务是什么?

邵颖芳:融资租赁公司对设备的到货情况负有的是监督核查义务,而不是发货义务。对于部分医院未收到设备的情况下,融资租赁公司其实是有责任协助医院行使索赔权,对于没有收到货物的医院,融资租赁公司显然没能尽到核查的职责,其本身也是存在一定过错的,应当就其过错范围免除医院的部分责任。

《中国经济周刊》:法院是否应当查封医院银行账户?

邵颖芳:财产保全,属于人民法院行使的一项强制措施,由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立法的精神本身是要求尽可能减少对被保全人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根据中国裁判文书网上公布的判决书来看,融资租赁公司均在前期向法院申请了财产保全,而法院就直接查封了医院的银行账户。简单粗暴地对银行账户进行查封不符合立法精神,毕竟医院是有特殊职责的,负责人民的生命健康。

公立医院每天都有大量的患者需要进行医疗费用的结算,每天有大量的医疗耗材及药品需要进货,个人认为法院不应当在财产保全问题上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如果医院有房产或者设备等,可以优先进行查封,法律同样规定对设备的查封,不影响其使用。

因此,法院对于财产保全的裁定需要慎重考虑。对于已经被采取强制措施的医院,要及时向法院申请解除查封。

原标题:多地二甲公立医院陷“远程视界”困局

hr@yaochenwd.com.cn
010-59444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