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公布了一年一度的“医院排行榜”。这个被称为“最靠谱看病指南”的榜单,从最初的争议不绝也开始渐渐变得越来越有接受度。在今年的排行榜上,北上广医院占据半壁江山之多情况依旧没有改变。(《扬子晚报》)
随着新一年“医院排行榜”的发布,围绕它的争议也一如既往。支持者认为“医院排行榜”为广大患者求医问药提供了指南,不但为患者争取了时间,也为患者节省了看病的各种成本,所以值得肯定。
反对者的理由也有道理。比如榜单上的医院都集中在“北上广”等省市地区的重点三甲医院,这些医院本已人满为患了,现在上了“医院排行榜”,势必会使这些医院“看病难”问题进一步加剧。
由此可见,“医院排行榜”的发布确实有利有弊,对那些身患各种久治不愈疾病,亟需求医问药恢复健康的患者和家属来说,他们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够找到合适的医院和医生,很难顾及医院人满为患导致“看病难”等问题。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因为弊端的存在,就轻易否定“医院排行榜”的价值,正确的做法是,在保留其积极一面的同时,尽量克服弊端,避免给那些本来就“人满为患”的医院雪上加霜。
应该怎么做呢?笔者以为,除了积极的宣传、教育和引导,让患者明白并非什么疾病都必须去“北上广”大医院就医之外,最好把现在这种全国统一性的医院排名变为地区性排名。所谓“地区性排名”,即根据已经掌握的数据量、样本量和百姓的认可程度等等信息数据,推出省级“医院排行榜”、“市级医院排行榜”等等,这样一方面可以有更多医院进入到公众和患者的视野,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分流病人产生积极作用,引导病人到地区性“最佳医院”“最佳专科”看病求医。
当然,从根本上来说,什么时候真正建立和实行分级诊疗制度了,这些上榜医院所属城市的患者不用因为距离近,就大病小病都往“最佳医院”“最佳专科”跑,把有限的医疗资源让给本地和外地那些在当地确实求医无门的患者,才是我们所最希望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