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表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这意味着实行了33年的严格控制生育的政策出现重大调整,开始向“放开二胎”过渡。一时间,在A股上的“二胎概念股”也开始出现,除了母婴、奶粉类公司,还有许多医药公司和提供医疗技术的企业,像戴维医疗、通策医疗等股票也在其中。
不论是二胎政策还是其他什么医疗话题,不能否认的是医疗都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但是当我们看到技术在改变零售、金融、营销等行业的时候,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于跟人们身体切身相关的医疗行业,又得到了多大程度的改善?
记者采访了解到,作为智能医疗最基础的病人信息电子化,由于许多技术原因还没有完全实现,并且各个医院之间的信息接口没有打通,这让真正实现整个医疗体系的智能化距离还很远。
由于涉及许多人的健康、医疗制度和信息安全等方面原因,医疗行业复杂而且保守。然而,许多智能医疗行业内人士仍持乐观的态度,认为智能医疗市场受到政策的引导性很大,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智能医疗必然成为一个大趋势,再多的问题也会得到解决。
技术改造传统医疗
传统医疗行业对技术的需求颇为迫切。医疗资源紧缺以及其价格持续上涨、医疗数据的繁琐复杂等关键问题,让医疗设备和信息化系统被看做是医疗系统中最有效的资本投入。
举个例子,传统的护理中,一个护士负责不同病人的同一种疾病护理工作。而优质医护的标准,则是一个护士照顾少数人的全面护理工作,因为这种护理方式会对病人状况会更加了解,真正地以病人为中心进行看护。
台湾研华科技数字医疗事业处协理林金辉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技术对医疗行业的改造分为三个阶段。
首先是数字化,即是将包括病历、病史以及在检测某种疾病的信息等许多信息进行数字化;第二个阶段是院内移动化,这个阶段比数字化要更进一层,带来的改变是原来的病人和护理者的在医院内部的空间不受限制。
第三个阶段是远程化。“这是一个最理想化的场景。”林金辉对记者说,当技术对医疗改造到了这个程度,就可以让病人在家里,医生在医院,实现病情超越空间的治疗。这是一个互联网的概念,比院内移动化的概念更为广泛。
“病情可以在智能医疗中能够更及时地被解决掉,更及时地分析和判断。”林金辉对记者说,这三个层次是阶段性的发展,到最后才真正形成一个智能医疗的概念。
林金辉表示,随着这三个阶段的演进,带给病患的自由度增加。“我们现在讲以病人为中心,是指病人的活动范围从窄到宽的过程,在什么地方都可以接收到照护,而不是只能来医院,只能待在病房里面。”
事实上,医疗智能化的三个阶段都与技术的发展有关,技术的可靠度让医疗机构足以信任。比如病历电子化,就是院内智能终端与网络的发展,而院内移动化则是靠Wifi技术的进步,远程医疗的话则是靠现在3G、4G网络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并且涉及半导体的制程,这些技术让设备能够在更低效率之下更好地工作,比如检测后的影像信息的迅速传输等;还有物联网的发展,让设备之间、设备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畅通。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风投人士告诉记者,智能医疗理想化的整个产业的情况是:从业医生能够搜索、分析和引用大量科学证据来支持他们的诊断,同时还可以使医生、医疗研究人员、药物供应商、保险公司等整个医疗生态圈的每一个群体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