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医联体”是医改最热词之一。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被视作推进医联体建设的政策“春风”。事实上,近年来很多地方已经试点并建立了多种模式的医联体。截至2016年底,全国已有205个地级以上城市开展相关工作,占地级以上城市总数的60%以上。
在广东,医联体建设已被列入“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城市三级大型医院要全部参与并发挥引领作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和下沉基层。这符合广东医改“强基层”的主旋律。
推进医联体建设,目的是为了优质医疗资源的上下贯通,以医联体之“通”,破解群众看病之“痛”。那么,如今“百花齐放”的医联体,真正能够做到“益街坊”吗?如何解决“上转容易下转难”的普遍难题?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势必会影响三甲医院自身利益,他们真的愿意吗?
多个难题待解,但未必不能破局。记者采访梳理广东城市公立医院医联体建设的多种模式发现,好的医疗资源要下沉,先进的管理水平也要下到基层,同时,加大对基层全科医生的培训和投入,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病、看好病,真正信任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这才是破题的关键。
1.紧密型
公立医院社康中心 合成一个法人单位
好处:专家成功下沉社康
在广东,医联体建设已有多种模式,首先是紧密型医联体,以深圳罗湖医疗集团为代表的城市医疗集团模式。这也是得到了国务院医改办“点赞”的医改广东经验。
2015年,深圳罗湖区启动公立医院改革,同年8月20日,罗湖将区属5家公立医院和35家社康中心整合成一个法人单位,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成立罗湖医院集团。改革后,全面整合优化辖区医疗卫生资源,成立6个资源共享中心、6个行政管理中心,降低运营成本。值得一提的是,医疗集团内人才共享、技术支持、检查互认、处方流动、服务衔接。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罗湖将有社康工作经历作为医务人员职称、职务晋升条件,并强化财政政策引导,对下社康讲座、义诊、非社康专家坐诊、社康专家休息日坐诊进行补助,使专家下社康成为“分内事”。
这一模式让病人更多留在基层。改革一年多后,罗湖医院集团向社康中心下沉的医务人员增加35%,集团35家社康中心诊疗量同比增长94.6%,达到155万;在集团医院的诊疗量占比由48.53%下降至39.7%;集团社康中心医务人员的薪酬待遇提高30%。
2.松散型
政府主导提供资金 三甲医院技术支持
好处:患者转诊床位优先
与紧密型医联体不同的是松散型医联体。“松散型医联体今后将成主流。”广州市越秀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局长黄甫初说。他告诉记者,松散型医联体成员之间没有行政管理权、人事调配权和经济分配权,政府为医联体机构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大医院无需投入资金,但需要提供技术、人才、管理和会诊支持。
5月16日,在越秀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主导下,中山一院牵头与3家二甲医院和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医联体”,形成三级联动医疗网。今后,居民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能享受到中山一院名专家会诊、优先转诊住院等便利。
和11年前,中山一院接管原东山区人民医院及越秀区的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同,这一次,是在政府主导下牵头成立医联体。中山大学副校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党委书记肖海鹏表示,11年前的合作,医院发现“离了政府,我们管不了社区”。没有政府的主导和投入,医院负担太过沉重。如今,医院提供技术设备、师资、管理经验和理念支持,通过资源共享,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高“造血能力”,而不能像以前那样“大医院养社区”,一味“输血”。
越秀区一家二甲医院副院长告诉记者,对于下级医院而言,以往由于大医院资源紧张,加上缺乏行政协调,要“上转”患者基本只能靠医生“刷脸”,通过与相熟的专家联系,把病人送到其他医院就诊。建立医联体以后,这样的转诊将会流程化、规范化,更加顺畅。
那么,在这样的医联体内就医的患者可以得到什么样的便利呢?记者了解到,患者在医联体内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二级医院就诊,医生根据病情需要可预约上级医院专家进行临床诊断、影像诊断、病理诊断等服务。
对于需要转诊的疑难病症或危急重症患者,中山一院会开通“绿色通道”,将优先安排住院床位,若经过治疗患者的病情稳定后,中山一院将病人转送下级医院,“下转”患者也将优先安排住院床位。
3.专科联盟
专科强院牵头帮扶 提升基层专科水平
好处:联盟之内科室对接
还有一种模式是跨区域的专科联盟。即选择一家专科技术能力强的医疗机构牵头,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升专科疾病诊疗能力,并帮助基层组建“带不走的医疗队伍”,将传统意义上的“帮扶”变成长期合作。比如,胃肠、消化等专科实力强劲的中山六院和62家县级医院建立的胃肠专科医疗联盟,与惠东、廉江、梅州、普宁、台山市等5家人民医院建立起胃肠疾病诊疗服务能力技术帮扶关系,同时开启双向转诊制度。
中山六院院长兰平表示,基于自身专科特色和优势,在省内成立单病种医联体模式,对于双方都是有益的。一方面,通过专科对口帮扶,提升基层医院胃肠专科诊治水平,让普通胃肠道疾病的患者留在基层;另一方面,让疑难病例能够更多上转到中山六院来。记者了解到,该院每个月派驻一名医生到对口帮扶的5家人民医院,派驻期间,这名医生会对基层医院胃肠专科医生进行培训,手把手教基层医生做手术,规范他们的医疗服务。
这样的做法已经起到了效果。据介绍,在惠东县人民医院,中山六院派出多名副高以上的医师进行了下乡支援,每人支援3个月,除了出诊和做手术,还协助县级医院开展多项新技术、新项目。2016年下半年,转诊患者比上半年增长37%,一方面为自身医院带来了更多患者;另一方面,提升了基层医院的诊疗水平,让患者放心地留在基层。
那么,专科联盟内的患者怎么看病呢?据介绍,患者由县级医院初诊,如果当地无法处理,则由相应科室与中山六院沟通对接,预约床位,患者可以直接到广州住院治疗。治疗完结后,患者会被转回当地医院做后续康复治疗。
4.网络共联
医联体内成员单位 建立患者数据平台
好处:专家联合网上会诊
推行医联体的本质其实是通过纵向的资源整合和横向跨区域的联动,实现人才、设备、信息等资源的优化配置。从某种程度上,这与互联网医院的效果不谋而合。在广东,也有三甲医院与互联网医院成立了医联体。
5月15日,广东省中医院和深圳宝安中医院(集团)、广州微医互联网医院组成全国首家中医医联体。中医医联体将重点围绕远程会诊中心、培训中心、影像诊断中心、检验诊断中心、转运中心等项目的共建,通过微医硬件、软件、平台、服务和医疗互联网能力的应用,实现医联体内医疗资源共享、远程会诊、学科建设等全方位的医疗健康服务,提升医联体内成员综合服务能力。
广东省中医院院长陈达灿表示,互联网技术可以帮助医院拓展新型服务模式,特别是医联体内成员单位之间、上下级医院之间,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建立患者数据共享平台,通过互联网进行连接,让患者、医生和医院三方受益。
那么,互联网医联体内的患者如何获益呢?记者了解到,中医医联体成立当天,深圳居民张女士通过深圳宝安区凯旋社康中心发起远程会诊,作为首个受益者,得到了深圳市宝安中医院(集团)和广东省中医院专家的联合会诊。日后,包括率先加入医联体的深圳市宝安中医院(集团)在内的全国各地中医院都可发起便捷的远程协作请求,有效提高基层医院医疗服务能力。(作者: 丰西西)
(原标题:医联体之通破看病难之痛? 记者深探破局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