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3月11日电 (记者 江耘)“只占医疗机构总数7.3%的医院却占据着80%的医疗总资产和60%的医疗人员。”全国人大代表、温州医科大学原校长瞿佳11日用一组数据直指现今医疗行业人力资源分布的不合理,优质医疗资源过于集中。
“要黄牛票吗?300块钱一张,我们一大早排队排到的……”这种声音曾经在各大医院出现,有限的医疗资源,来自各地的各类病人。“看病难”这一现实枷锁对医疗改革提出了要求。
看病难与医疗资源的过度集中息息相关。瞿佳坦言,医疗人力资源分布不均,造成高水平医护人员高度集中,民众倾向选择医疗条件好的县级以上医院就医,形成所谓“上热、中温、下凉”现象。
“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理想就医格局,这是分级诊疗的理想状态。
然而,不仅是医疗人力资源的不均衡,瞿佳还注意到,基层全科医生专业化程度不高,致使医疗资源浪费严重。
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国约有6万名执业范围为全科医学的执业(助理)医师,仅占执业(助理)医师总数的3.5%,远低于国际上30%~60%的平均水平,其中中医类别全科医师数量更为不足。
如何培养具备一定专业度的全科医生,并且让他们“下得去”、“留得住”?
“建立订单式定向基层全科医生培养模式。”瞿佳提出建议道。
瞿佳介绍,2010年,温州医科大学率先在温州市开展了本科层次基层全科医生政府订单式定向培养工作;2012年,该项工作在浙江省全面铺开,该校承担该省内11个地市40余个县区373名全科医生订单培养;2013年,培养专业从单一的临床医学专业发展到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护理学等四个本科专业,目前在校生数达1500多人。
“目前已有两届临床医学专业分流学生服务于基层,展现出较高的专业素质。”瞿佳说道。
另外,全国人大代表、康恩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季强也认为,应从政策上引导分级诊疗,需要以政策联动解决居家医疗供需矛盾。
胡季强举例说道,居民个人、市、区两级财政共同分担的签约服务经费保障政策解决了医养健康服务有钱办事的问题;签约居民通过社区首诊享受医保优惠、签约居民享有上级医疗机构专家的优先转诊权等政策,对深化医改建立分级诊疗秩序产生深远影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