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华润医疗收购吉大四院遭质疑公立医院并购仍为大势所趋)
现在全国有8000多家国有企业医院,其中有2000多家医院是优良资产。这批医院的全盘卖出,已在各级领导层面达成了共识,由于资金吃紧,公立二级医院的卖出也将是大势所趋。
继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下称“娄底一院”)改制遭遇抵制后,近日又传出华润医疗在收购一汽总医院(吉林大学第四医院,下称“吉大四院”)中遭遇员工质疑。据了解,吉大四院员工希望医院并入吉林大学而非华润医疗。
这一收购消息得到了华润医疗内部人士的印证。12月23日,该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华润医疗收购是依照国家政策,响应国家号召,按正常程序进展的,此前昆明市儿童医院、华润武钢总医院、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等企业医院改制也得到了社会认可。
因利益、历史、体制等多重因素,兼并收购公立(企业)医院进行改制时,往往困难重重。圣商集团董事长袁柏贤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企业收购三甲医院中出现过一些波折,其背后或存在复杂的利益关系。“为减少收购难度,包括圣商在内的企业、资本会选择收购专科医院或县域人民医院、中医院等具有区域垄断地位的医院。”
不过,尽管出现各种问题,企业收购公立医院的热度或持续增加。自从国家去年公开表态鼓励社会办医后,资本闻风而动,掀起了一股收购医院热潮。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在多个公开场合表示,未来三五年会出现一波医院并购大潮,他预测,未来40%的公立医院将会被收购。
而以华润医疗、中信医疗、北大医疗、首都医疗集团、中信产业投资基金等为代表的国有资本、制药企业等将成为公立医院的主要接盘者。
华润医疗收购遭抵制
吉大四院官网显示,其前身为第一汽车制造厂(一汽集团公司)职工医院,2000年5月12日,更名为“一汽总医院”,同年经教育部批准为“吉林大学第四医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不过,虽然挂着吉大的名字,其实吉大四院与吉林大学并没有隶属关系。吉大四院归属权一直没有交割至吉林大学,随后一汽出资十多个亿给医院新建大楼,至今8年尚未交工,时逢医院改制面临产权移交和一汽上市的时点,复杂的产权和人员归属引发了医院职工的反对。
2016年12月16日17时,吉大四院各科代表要求在本单位改制过程中获得知情权、参与权和投票权,并明确表示“拒绝华润收购,拒绝医院企业化。”
据了解,吉大四院希望医院并入吉林大学而非华润医疗。院方回应,与吉林大学谈判具体事宜失败,但没有告知原因。吉大四院一位员工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还不清楚医院的下一步打算,而华润医疗方面亦未对此次收购事宜进行置评,表示一切都是按照国家政策、正常程序在操作。
抵制企业收购医院的案例并非吉大四院一家。如今年7月23日前后,娄底一院改制的消息出现在网络空间,迅速传播。医院员工反对“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招商引资、混合所有制创三甲”。
同时,一份《关于请求停止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招商引资、混合所有制创三甲的联名信》传播开来,其中写道:医院改制的相关决议和文件,政府和院方“没有对全院职工进行宣讲”;医生并不信任政府“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改制承诺等。
圣商集团董事长袁柏贤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在企业收购三甲医院中,确实会出现一些集体抵制、罢工等现象,这背后或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
一位参与过公立医院收购的资深律师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收购公立医院并非易事,真正成功的很少。企业要面对舆论压力、医院原有债务、退休与冗余人员安置、经费与财政补偿、资产评估与道德风险,甚至医务人员编制问题都是要慎重考虑。
而很多收购案中,职工反对改制、反对企业收购的原因,主要是担心个人经济利益受损,主要包括收入下降、养老问题和收入稳定性等,以及工作岗位被调整后,个人的社会地位下降等。
公立医院改制趋势难挡
尽管在收购公立(企业)医院中出现各种问题,但收购改制趋势潮或难以阻挡。
最新统计显示,2016年8月,全国公立医院数量比上年同期减少474家,月均减少近40家。预计2016年全年,中国公立医院数量减少600家左右。而此前五年,公立医院年均减少数在156家左右。
公立医院的买方主要是医疗集团或制药企业。
如12月15日,济民制药发布公告称,以3.44亿元收购并增资鄂州二医院,获得了后者80%的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鄂州二医院将成为济民制药的控股子公司;11月12日,海南海药以3.4亿从武汉钢铁集团手中买下了鄂钢医院,拥有58年历史的鄂钢医院正式加入海南海药。
康美药业在2014年初拟整体收购通化县人民医院、通化县中医院。在2013年,康美药业还曾与梅河口市政府签订了医疗合作框架意向书,计划整体收购梅河口市妇幼保健院、友谊医院、中医院三家医院,后续将累计至少投入5亿元;2013年10月,复星医药子公司上海医诚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拟出资不超过6.93亿元收购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有限公司共计60%的股权。
资本、企业之所以热衷于收购公立医院,袁柏贤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医疗产业现在是国家倡导的方向,另一方面则是在医疗里面医院市盈利最高。“为减少难度,包括圣商在内的企业、资本会选择收购专科医院,或者是县域人民医院、中医院等具有区域垄断地位的医院。”
而在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看来,对社会资本而言,并购医院比新建医院要容易得多,因为并购可以直接得到医院牌照、医保定点资格、医生团队、稳定的病源等资源。或将形成一个民营医院占主导、竞争性医疗服务供给的市场,到那时药价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另外,对于药企积极并购公立医院的原因,一位医疗集团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是为了更好地打通医药“产业链”,进入医院就掌握了药品销售的话语权,通过二次议价、多次议价自行采购药品和设备,降低医院成本。中科院经济研究所数据显示,去年国内药品销售规模超过9200亿元,其中八成是在政府采购为主导的公立医疗机构中。
如鄂州第二医院于2003年以5000万元被整体转让给了浙江尼尔迈特集团,12月15日,鄂州二院再次以人民币20800万元转卖80%股权给浙江济民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济民制药作为国内一家大输液公司,收购一家医院目的在于:“将进一步扩大公司医疗服务业务,打造公司新利润增长点,增强公司盈利能力。”
而卖出公立医院的动力则来自新经济常态下地方财政资金趋紧。
朱恒鹏预测,未来40%的公立医院将会被收购。“现在全国有8000多家国有企业医院,其中有2000多家医院是优良资产。这批医院的全盘卖出,已在各级领导层面达成了共识。而地方医院中的三级医院属于优良资产,卖出的可能性较小,但由于地方政府负债30万亿元,政府难以支持二级及以下医院,二级医院的卖出也将是大势所趋。”
此外,国家对企业收购公立医院、社会办医疗近年来亦是持支持态度,如国务院在2016年3月印发了《加快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工作方案的通知》,督促企业医院尽快剥离。
朱恒鹏预测,最晚到2018年,大量公立医院甚至包括大型三甲医院都会亏损。“社会资本办医将迎来新一轮历史机遇。”(作者:朱萍 周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