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低价药充足的市场供应,是政府相关部门义不容辞的分内之责。否则,限价政策落不到实处,老百姓就得不到实惠,如此一来,老百姓非但不能感受到政策的善意,只会徒增不便。
近十几年来,便宜但有效并且难以被替代的廉价药正在逐渐从市场上消失。一药难求的情况下,黄牛做起了倒卖生意。近日有媒体报道,一盒治疗罕见的婴儿痉挛症的注射用促皮质素(ACTH)正常零售价只要7.8元,但在很多家医院却难觅踪影,而“黑市”上的售价竟超过了4000元,即使是这样的“天价”,由于药品本身的稀缺性,也仍然不容易买到。(10月18日《科技日报》)
正如报道所言,促皮质素属于平民化低价药范畴,按照一般的市场规律,某种商品得到消费者的一致欢迎,在市场上一路畅销,那么企业应该大量生产,商家应该大量进货,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是。但为什么具体到药品身上,这一规律就不再适用了呢?
追根究底,低价药“玩消失”,根本问题在一个利字。药厂无利或低利,没有生产动力,低价药没有来源;药商无利或低利,不愿经营,低价药无法流通;医院及医生和药房无利或低利,低价药进不了医院或者医生不开低价药,药房不进低价药;产供销三个掌控药品市场的主体都抵制低价药,低价药哪来生存空间?
所以,保住低价药,让群众少掏腰包,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对症下药。首先,可以建立补偿机制,通过减免税费、增加补贴等为药企损失兜底儿,鼓励药企多生产一些低价药。其次,在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政策上,可适当考虑价格因素,扩大药企竞争,确保低价药的市场供应,而不是盲目地让药企降低药价,最终涸泽而渔。再则,可以尝试配额供给制,确保药企和药店每年低价药的最低供应量,保障市场不断货。
总之,保证低价药充足的市场供应,是政府相关部门义不容辞的分内之责。否则,限价政策落不到实处,老百姓就得不到实惠,如此一来,老百姓非但不能感受到政策的善意,只会徒增不便。(何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