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 正文

北青报:应对薪酬也拼爹 多些问题意识

2015-08-28 14:23:37 来源:北京青年报

日前,中国《就业主力军就业趋势研究报告》出炉,报告显示2015年90后毕业生平均签约月薪为2687元人民币,平均薪资高低与父亲的职业有关,父亲是公务员的毕业生平均签约工资最高,达3614元人民币;父亲在国有企业以及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平均起薪分别是2983元人民币和2942元人民币;而父亲在家务农的毕业生首份工作的平均工资最低,仅为2552元人民币,比父亲在国家机关工作的毕业生人群低了1062元人民币。

对于薪酬也拼爹,舆论存在选择性解读。有人认为,薪酬也拼爹不过是拼爹现象在就业领域的体现。所谓拼爹,其实就是社会关系和社会资源在制度松散时的使用。若制度严格,规则不可改变,则即使有爹可拼也无法奏效。一旦制度有漏洞可钻,或者制度的执行存在弹性,那些有影响力的爹就有了运作的空间,就有了施展拳脚的机会。既然,有拼爹现象存在,在毕业生就业的关键时刻显现身影也就没什么奇怪。而既然是拼爹,当然会因为爹的身份和地位而分出个高下,这必然直接体现在毕业生薪酬上。

也有人会说,调查是在以偏概全,新闻有刺激舆论的嫌疑。虽然,拼爹现象可能存在,但是,决定毕业生薪酬的原因有很多,父亲是公务员的毕业生完全可能因为其能力更出色,而获得更高的薪酬。这虽然是一种假设,但也有成立的理由:因为父亲为公务员,毕业生从小接受的教育更好,视野更开阔,人际关系更广,他们完全可能因为家庭地位不同,接受教育不同,而在毕业之后显示出优势来。如果说这也是拼爹,显然在混淆是非,此时的拼爹只是拼教育背景而已。不同的家庭,所能提供的教育当然是不同的,条件更好的家庭,提供的教育无疑会更优质。

在解读出现分歧时,矛盾就会产生,争论甚至会成为比弄清问题更重要的事情。其实,哪个角度的解读都有道理,毕业生薪酬的高低既与其个人能力有关,也与其家庭背景有关——这种有关,既包含接受教育的不同,也包含社会能量的差异。用日本学者的一个概念可以包括、融合这两种争论——格差社会。格差社会是指社会上民众之间形成严密的阶层之分,不同阶层之间经济、教育、社会地位差距甚大。而家庭是构成社会的细胞,格差社会的特点必然在家庭层面显现出来。结果就是,父亲为公务员的家庭,比父亲为农民的家庭处于社会的前列。这是一个社会问题的显现,包含着拼爹的成分,但未必只是拼爹的结果。

既然原因是复杂的,结果是清楚的,那么就没有必要在观点上争出个高下。尤其是在材料缺失,数据模糊的情况下。对于调查来说,其结论本来就是普遍性的,本来就可能中和了个体的差异。对于公众来说,应该把调查的结论看成是一个社会现象,这个社会现象需要综合分析,这个社会现象对应着社会问题;而不是把这个社会现象当成是论述自己观点一个论据,表达自己的一个载体,更不能让其成为自我表演的一个机会。这种为我所用的表现,在自媒体环境下非常常见。

只有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才能激发剖析的自觉,才能保证分析的全面,才能把一个敏感的话题当成是一个严肃的议题。这在自媒体时代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因为拥有了自我表达的工具,因为自媒体表达的碎片化特征,人们常常让成见跑在理性前面,让立场跑在判断前面,表现出偏激与焦急的一面,呈现出情绪化与偏执的特征。所以,面对薪酬也拼爹的现象,应该多一点问题意识,想想格差社会的成因是什么,该如何促进阶层的流动,防止阶层的固化,这才是最值得思考的深层问题。(乾羽)

hr@yaochenwd.com.cn
010-59444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