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今年将出台公立医院评价指标体系,可对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进行界定,并为绩效考核和薪酬改革等提供依据。北京商报记者昨日从2015年北京卫生计生工作会议上获悉,北京将研究试行与公益性绩效考核挂钩的院长年薪制,同时提高人员费用占公立医院经常性支出的比例。业内认为,院长年薪与公益性绩效考核挂钩可使医院更好地发挥公益性的作用,而提高人员费用占公立医院支出的比例,可以有效地遏制公立医院的无序扩张。
公立医院评价指标体系酝酿出台
4月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要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基本定位,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公立医院院长表示,目前公立医院已经在承担不少公益性,比如重大灾难救援、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等,只不过很多都还没有纳入到指标体系中去,没有形成量化的东西,而制定公立医院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使医院的公益性细化为一些具体标准,更加明确、完善。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陈育德指出,目前政府对于公立医院投入较少,公立医院要靠创收解决自身运营问题,让公立医院完全发挥公益性不太可能,毕竟医院还要生存下去。公立医院发挥一些公益性还是有条件的,但是由于各医院情况不一样,还需要一些统一的标准、参数。
首都医科大学社会医学与卫生管理系教授崔小波介绍,医疗其实不仅仅是看病,应该包括预防、疗治、康复等多个环节,现代医学的研究发现,健康的决定因素是社会,疾病的成因构成也是由社会因素起到主导作用的;不仅传染病是这样,各种慢病也是如此。但由于激励机制的问题,现在医生只能关注于治疗,没有时间帮助患者分析病因和预防疾病,为医院配备医务社会工作者,帮助患者解决那些人际关系、经济紧张、转诊服务、隐私或情感问题等,希望北京也能把医务社工加入到公立医院的评价指标体系中。
院长年薪与公益性绩效考核挂钩
薪酬问题一直是公立医院改革关注的焦点,会议明确,将探索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分配制度改革。支持各医疗单位建立科学的人员绩效评价机制和体现医疗卫生人才价值、适应行业特点的分配体系。研究试行与公益性绩效考核挂钩的院长年薪制。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院长唐旭东坦言,从目前释放的政策信号可以看出,未来院长收入高低,将主要体现在医院平均住院日降低程度、药占比数量等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水平。
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则表示,按照国际水平,医务人员的工资是社会平均工资的3-5倍,属于收入比较高的职业,而我国医务人员收入还远远没有达到这一水平,医务人员的辛苦付出与收入还并不完全匹配。我国医务人员工资到底该处于什么水平,需要哪些机制保障,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目前医院的工资严格按照事业单位工资来执行,主要包括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医院营收跟院长工资并没有直接关系,把院长年薪与公益性绩效考核挂钩,可能是为了使医院更好地发挥公益性的作用。”杨甫德说。
提高人员费用支出比例
此外,会议还明确,在控制医药费用增长速度的前提下,逐步提高人员费用占公立医院经常性支出的比例。监测不同层级公立医疗机构人员薪酬水平。
北京市卫计委主任方来英指出,目前公立医院大部分支出用于采购设备和扩充床位,用于人员费用的占比较低,提高人员费用支出比例,可以降低公立医院的无序扩张。
近年来,公立医疗机构的扩张如野马脱缰,近三年来,全国三级医院的床位数每年增长都不少于20万张。去年,国家卫计委下发紧急通知,控制公立医院规模过快扩张,要求各地暂停审批公立医院新增床位。
“公立医院的扩张与目前的逐利机制有关,希望通过扩张换取更多创收。目前大部分公立医院因为负债扩建,只好在病人身上开药、开检查单来增加收入,最终导致过度医疗。”一位业内人士说。
崔小波认为,在医院里最重要的资源是医疗和护理技术资源,不是设备和房屋。所以,在欧美医院的支出中,占主要支出的是人力支出;而我国则相反,政府投入主要在硬件、房屋和大型设备上,而医护人员的劳动价值却很低。医生门诊看一个患者只有3-5元,一名护士护理一天病人只收取7元。提高人员费用占公立医院支出比例,有利于保障医务人员收入,同时可以有效遏制公立医院的盲目扩张。北京商报记者 王晔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