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经济总量上,更体现在价值观上,体现在对生命的敬畏上,体现在公民的尊严上,包括对死亡的选择,对病人和死者尊严的维护。
“一个伟大国家的尊严,与每一个公民的尊严紧紧联系在一起。病人的尊严、死者的尊严,也是国家应该维护的。只有当每个公民都有尊严时,国家才有尊严。”从今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公民自愿捐献成为器官移植供体的唯一来源。此举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标志着中国器官移植走上法治轨道。“生命永存、关爱生命”,器官捐献既实现器官捐献者生命的延续,也为挽救器官接受者的生命做出了巨大贡献,充分展现了人类人性的光辉,推动人体器官捐献工作意义非凡,功在千秋。
其实,我国早在2003年就开始启动器官捐献志愿申请工作,但捐献率一直较低,其中有不少原因,其中主要的是,一方面是受传统伦理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对捐献器官分配不透明的顾虑。我国古代的《孝经》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因此,国人对“身体的完整”相当看重,不会轻易同意捐献出自己的器官,有的也大多是直系亲属之间的相互捐赠。因此,在实际器官捐献工作中,既要使群众克服“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等传统观念的心理障碍,树立“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观念,也要适当通过纪念碑、纪念林、纪念馆等形式,使器官捐献者及其家属得到应有的尊重,心灵得到慰藉。
至于器官分配不透明的问题,其实也就是公平公正公开器官移植的问题,究竟捐献的器官是如何分配?最终去了哪儿?器官的动员与分配必须是分开的,毕竟动员来的器官必须进入系统里统一分配,而且除了系统,谁都无权分配器官。同时,系统的权限管理必须受到监督,避免成为“随心所欲”的黑箱,甚至成为个别人谋利的工具和手段。对于器官捐献,我一贯提倡信息公开,但系统中的信息必须是有限和有原则的公开。如何实现科学而公平分配捐献的器官呢?我认为,只有网络可以实现与监督。很简单的一个队列通知就可以避免不公,即私信通知:“你今天排在第几名。”只要公平了,捐献者的善心才不会被糟蹋了。器官分配透明化了,起到对利益各方的监督,群众的信心建立了,捐献者得以尊重了,捐献者自然也就多了。一旦捐献的器官多了,不公平的现象就少了。
我国著名医学家裘法祖在临终前曾叮嘱晚辈,一定要让中国器官移植摆脱对死囚依赖,建立一个符合伦理道德的公民器官捐献体系。这是造福广大患者的大事,也是几代器官移植人的追求和梦想。目前,在公民器官捐献体系建设上,我们任重而道远。
国际上有很多成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在日本,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一直强调法律及操作流程的规范,因为只有如此,才能确保捐献者意愿表达、器官摘取、确定移植者等活动公正、顺畅地进行。我们的法律不完整的情况下,制度安排是很重要。尤其是建立信息网络对于器官捐赠工作发挥非常重要作用。在美国,器官获取与移植网络负责全美器官捐献与移植信息采集、管理及器官配型。全美的器官信息都可以查询,患者不会因为地域关系而影响器官信息的获取;患者的排序情况也是公开的,随时接受公众和卫生行政部门监督。在器官分配过程中,严格按照医学标准,考虑患者等待时间、病情轻重缓急、年龄、血型等因素,并考虑已捐献器官者及其近亲属的优先地位,配型过程透明化。该组织也是世界上运作最成熟的器官捐献和移植管理网络,完善的制度,保证公正、透明是其成功的关键所在。比如法国。它是较早建立国内统一的公平公开公正的组织器官和移植体系,器官捐献率位于世界前列,捐献率23.7/百万人口。法国的器官捐献工作之所以能够有序开展,除了他们对生命伦理的认识之外,就是对器官捐献的立法!脑死亡的立法是为文明国家的器官移植提供了主要的器官来源的法律依据。目前我们全面停用死囚器官,从大的来说,就是树立了中国在器官移植领域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从小的来说,就是将爱留在人间,将生命延续!
一个国家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经济总量上,更体现在价值观上,体现在对生命的敬畏上,体现在公民的尊严上,包括对死亡的选择,对病人和死者尊严的维护。廖新波(广东省卫计委巡视员 网名:医生哥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