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正文

2013:影响医药业的大事件

2014-01-07 14:04:00 来源:中国医药报

编者按

2013年,对医药行业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挑战来自于反贿赂、降价、控费等各种因素以及复杂的外围环境。由葛兰素史克引发的反商业贿赂调查,波及其他外资药企和国内药企,引发了社会关于药企营销模式、医院“以药养医”模式、高药价的大讨论;药品、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问题,犹如黑天鹅一样,对相关公司的消费市场和股价都产生了冲击;医保控费、药品降价的预期都可能侵蚀相关药企利润……医药企业在痛苦中挣扎,在浴火中寻找重生。

尽管经历了多重磨砺,但政府相关政策仍为医药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释放出极大的利好。新修订药品GMP、104项医疗器械行业标准的颁布,为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奠定了基础。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12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颁布的相关决定,都给整个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及投资机会。

展望2014年,医药行业依然充满魅力,医药板块还会大放异彩,仍将成为资本市场的投资重点。

□ 本报记者 胡  波

刚刚过去的2013年,对于A股市场的医药板块来说不是一个值得炫耀的年份。作为A股市场的防御性板块,医药业在2013年,尤其是下半年,其“防御性”功能并没有凸显,各种因素和突发事件不时冒出来,影响了其“防御”功能的发挥。那么,影响医药股走势的事件有哪些呢?

降价,悬在药企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去年2月1日起,发改委又调整了呼吸、解热镇痛和专科特殊用药等药品的最高零售限价,涉及20类药品,400多个品种、700多个代表剂型规格,平均降价幅度为15%,其中高价药品平均降幅达到20%。此次调整后业界普遍认为,政府对化学药价格的调整将告一段落,未来可能对销售毛利率较高的原研药和中成药“开刀”:原研药的“超国民待遇”将终结,而中药保密品种以及独家品种则将面临价格“放血”。

4月7日,北京市卫生局公布《2012年北京市基本药物集中采购中标(成交)候选品种目录》,根据招标结果,此次总体中标价格较2009年版的《基本药物目录》实施的基药采购价格下降约26%,预计每年可减少社会和医保支出9.73亿元,其中,外资原研药价格出现了10%的降幅。北京的这一措施,被视为其他省份药品招标工作的风向标。

7月3日,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发布对60家知名药企和上市药企关于成本、价格调查的通知。此次调查是为了解和掌握药品生产流通过程中的成本、价格及有关情况,及时制定、调整药品价格。

从目前情况看,药企的利润率依然可观。据申银万国行业分析,去年1--9月,175家医药生物上市公司的平均销售毛利率为44.76%,而销售毛利率在45%以上的上市药企有84家,占该分类下公司的一半。医药企业的高利润率表明市场价与成本价之间有较大差距,国家发改委的摸底调查无疑为药品价格改革做了很好的铺垫。综合各种信息,中药价格将首先被动手术。

数据显示,55家上市中药企业2013年前三季度的平均销售毛利率为50.14%。其中,有28家企业的销售毛利率在50%以上,佐力药业、上海凯宝、中恒集团、益佰制药的销售毛利率在80%以上。

而在中药领域,真正的高价药是一些中药保护品种和保密品种。据有媒体报道,日前国家发改委召集地方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商讨中成药品种降价事宜,涉及国家定价范围内所有中成药。

降价,成为这些中药企业心中挥之不去的痛。“这可能对公司业绩产生重要影响。”一位中药上市公司负责人表示,“中药价格受原材料价格影响很大,上游价格的波动会影响下游企业的利润变化,采取一刀切的政策势必会错杀。”

除了中成药有降价可能,另一个可能降价的品种就是原研药。一直以来,原研药一直享受着超国民待遇。一些原研药在专利保护期过后,在我国仍然享受定价、招标等方面的政策优惠,价格要比国内的仿制药价格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在“以药养医”的模式下,原研药得到医院和医生的青睐,而国内药企生产的仿制药却遭冷落。这一方面加剧了社会上对“看病贵”埋怨的声音;另一方面也导致国内药企缺乏创新药研发的资金投入。取消原研药的特殊权利在国内医药行业呼声渐高。

hr@yaochenwd.com.cn
010-59444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