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正文

“家庭医生”遇困局 基层医务人员需量身定制晋升通道

2014-12-30 14:19:22 来源:南方日报

“家庭医生”式服务是指在自由选择的基础上,由家庭责任医师团队与居民家庭签订协议,为重点管理人群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咨询等个性化服务,以及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的新型医疗服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央明确提出“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建立基层医生和居民的契约服务关系”。

为进一步转变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探索建立家庭医生式的新型医疗保健服务模式,今年以来,广东陆续出台文件,在全省推行家庭医生式服务试点工作。

近日,由省政协人资环委牵头组成的调研组在广州、东莞实地调研,发现我省推进家庭医生式服务仍存在基层人才短缺、激励机制缺乏、职业晋升通道狭窄、分级诊疗体系不畅等“四座大山”。

“广州连续几年出钱,敲锣打鼓招人送去中大培养全科医生,但年年都招不满,对于家庭医生待遇低、缺乏职业晋升通道等问题,应该尽快出台文件解决,因为基层都在等。”在座谈会上,省政协委员、广州市卫生局局长陈怡霓的话代表了许多委员的心声。

●南方日报记者 骆骁骅 通讯员 陈青 沈晖

问题一

基层全科医生流失严重

经常在社区提供服务的家庭医生多来自于全科医生。但调研组发现,目前我省全科医生队伍规模仍然有限。去年底,我省每万人口拥有全科医生1.1名,粤东西北地区为0.66名,远低于江苏省的1.90名和浙江省的2.24名。与国家要求到2020年达到城乡居民每万人口3名全科医生的目标相差1.9名,缺口较大。

与大医院相比,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同工不同酬,导致人才流失。在粤东西北这一现象更为严重,委员们发现,近5年来,在粤东西北新招聘的1.3万名卫生技术人员中,流失率高达39%,其中83%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而这严重影响基层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的建立与发展。

与乡村医生转岗不同,对于新进的全科医生,目前实行“5+3”培养模式,即先接受5年的临床医学(含中医学)本科教育,再接受3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培养。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向调研组反映,在3年规培时期,由于毕业后的再教育属于行业教育,强制性与规范性都难以达到学校教育的水准。

而直至目前,在本科专业目录中仍没有全科医学,广州医科大学曾连续3年申请开办全科医生专业,但都遭否定。

◎建议

多将离退休医师

培训成全科医生

“在现有正规培训跟不上基层需求的情况下,对于村和社区中现有的医疗队伍,可以大加利用。”不少委员认为,对于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可以增加转岗培训力度,鼓励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名老中医等离退休执业医师通过培训成为服务能力较强的全科医生,提高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医疗服务水平。

比如乡村医生,调研组认为,村卫生站是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网底,乡村医生是最贴近农村群众、提供服务最方便的健康守门人,建议聘请经考核合格的乡村医生作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成员,通过指导培训提高服务能力,同时落实和确保签约乡村医生获得的各项补偿,推动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顺利开展。

在人才培养上,调研组建议,应加大定向培养力度,通过与高等医学院开展订单定向培养、免费教育等形式,为基层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培养一批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问题二

签约服务费无从落实

按照国家规定,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由公卫经费、医保基金和签约者个人共同负担。但调研组走访发现,事实上,没有建立签约服务制度,这项规定难以真正落实,这使得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工作积极性受影响,部分团队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停滞不前。

在广州市萝岗区的九龙镇,截至今年9月,家庭医生的签约率达到69%,其中慢性病患者签约率高达75%。但调研组发现,与之相对的是,签约的居民并不用提供服务费。在签约服务协议书中,记者发现,家庭医生团队需要提供12项服务,但居民一方的义务只有将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及变化情况及时告知家庭医生团队而已,并无经济支出。

而这一现象并不是个例。在调研中,有不少全科医生向调研组反映:目前提供的一些服务免费,包括医疗设备的损耗费、医疗团队的交通费等,原本以为额外的医疗服务能够有对价支付,却变成了基层医生一方的负担。

据调研组了解,在广东,现阶段已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地区医生薪酬的主要支付方式是工资制,主要由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与当地财政统筹解决,适合行业特点、具备激励机制的薪酬制度尚未建立。

hr@yaochenwd.com.cn
010-59444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