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医患双方打开一扇沟通的门,是医调委设立的初衷
广东医调委成立两年多,成效不少,争议也不少 。
11月日上午10时许,来自广州南沙的李先生坐在广州市越秀区老干大厦十楼的一张椅子上,他告诉羊城晚报记者,他的外孙女在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出生后数天,因为有黄疸,接受了照灯治疗,结果却意外死亡了。所以几个当医生的朋友介绍他来这里找广东和谐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简称“广东医调委”)处理。
成立两年多的广东医调委,地偏一隅,装修简单,最引人注目的是调解室里那几面患者送来的锦旗。但每天都会有好几批从全省各地前来求助的患者找到这里。
“快一个月了,还停在殡仪馆没处理!”老李说这话时,表情平静,但这一个月内,他走过如何的大喜大悲,只有当事人知道。
广东医调委每月底公布工作数据
纠纷处理难“医闹”频现
“医疗纠纷”问题,前天是医疗机构问题,昨天是卫生行业问题,今天是社会问题,“医闹”这个新词令人尴尬地被收入词典。据卫生部统计,2010年全国“医闹”事件共发生17243起,比5年前多近7000起,广州地区大小医疗纠纷就有1800多起。由于医患之间缺乏平等对话、沟通的有效途径,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大闹大钱,小闹小钱,不闹没钱”。加上越来越多的职业“医闹”介入纠纷,更严重破坏了就医环境和医患间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