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吴金华
近期,由于流感肆虐,儿童上呼吸道疾病患病人数出现井喷。据报道,上海新华医院儿科门急诊候诊时间达6小时左右,如果需要输液则还需5至6小时。儿科爆满的紧张情况在全国均有发生,对此卫生主管部门甚至发出了“儿科不得关门停诊”的指示。可据媒体报道,面对数量众多患者,天津“海河医院”仅有的三名儿科医生因超负荷工作均已病倒,医院儿科不得不停诊。
公立医疗机构之苦
目前国内为儿童提供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主要有两种,公立医疗机构和民营医疗机构。
公立医疗机构是提供儿科医疗服务的主体。而公立医疗机构可以细分为,专科性医院和综合性医疗机构。专科类医院包括儿童医院和妇女儿童医院(有些地方称之为妇幼保健院)。这些专科医院是儿童医疗服务的主力军,但无奈数量太少,服务强度远超负荷。公立综合性医疗机构也设有儿科(有不少综合性医院儿科象征性有几个人,以免等级医院评审时少扣分)。虽然工作量同样巨大,但由于不能为医院带来利益,综合医院儿科多处于小科室、边缘化状态,儿科医生数量有限。上文提到的天津“海河医院”仅有三名儿科医生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除医院外,基层医疗机构的功能缺位也是导致大量患者涌向医院的重要原因之一。基层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基层医疗机构对多发病、常见病应具备一定的诊疗能力。面对此次流感,除了少数危急重症外,多数患者理应能够在基层得到合理诊疗。但现实却告诉我们,基层医疗机构多数失守,没能发挥分级诊疗的作用。
民营医疗机构分流作用有限
公立医疗机构如此,那么社会资本经营的民营医疗机构情况如何呢?盈利是作为资本主导的民营医院的首要任务。对于大型民营医院,由于用药简单和检查等费用不高等原因,儿科难以给医院带来可观利润。如此一来,民营医院的儿科设置和建设流于形式,分流病患作用有限。
至于民营儿科诊所更是难以发挥分流患者的作用。一方面,面向普通民众的民营儿科诊所数量稀少,多数情况下诊疗技术和服务水平都在低水平徘徊。另一方面,近年来出现的中高端儿科诊所,虽然其从业人员质量和诊疗水平都不错,但每次300到1000的诊疗费用无法普惠多数民众,难以发挥分流作用。
一医难求的现状短时间内难以解决
目前的医疗体系下,儿童诊疗服务依然只能以公立专科医院和综合性医院儿科为主。但儿科医生工作压力大,超负荷工作情况普遍存在,不少医生流失到中高端儿科诊所。
为了留住儿科人才,有关部门与医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给儿科医生增加工资,为儿科医生的职称评审开通绿色通道等。但目前看来,儿科医生数量并没有显著增加。
此外,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儿科医生短缺状况,医学院校重新设置了儿科专业。但远水不解近火,从新生入校学习到新招录儿科医生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由此看来,儿科医生一医难求的现状短时间内确实难以解决。
目前唯一可做的似乎只有儿科医生不够内科医生凑了。此外,加大对基层全科医生的培训力度,似乎也可以为捉襟见肘的儿科队伍凑上一凑。
作者简介
吴金华,全科主任医师,健康管理师,长期从事基层临床和一线公共卫生事业,有管理工作经历,对基层卫生工作有比较深刻认知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