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劳动报》报道,医疗废物含有潜在的病原菌,可通过人的呼吸道、消化道、破损皮肤进入人体,造成疾病传播和健康危害。市卫生监督部门昨天透露,目前上海已在40家公立医疗机构开始全面试点医疗废物可追溯机制,其中闵行区已实现全覆盖。
据闵行区透露,卫生监督机构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医疗废物内部交接和登记均为人工,信息记录不全,一般要求医疗废物处置记录保存3年,但纸质文本保存不方便、数据统计不便捷,个别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称重记录、标签张贴、内部交接过程不严谨,工勤人员收运操作随意性大,导致医废一旦流失难以追溯源头。
引入RFID技术即射频识别技术,通过无线电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关于医疗废弃物的处置时间来源等信息通过扫描器扫一扫实现即时获取。闵行区卫生监督所负责人表示,闵行区已经成为上海第一个形成规模的医疗废物收运信息化试点区县,且实现区内全覆盖,医院能够对本院医废收运过程进行全程管理,监督部门能够对全区公立医疗机构医废收运情况进行实时监管,而这一信息系统同时设立预警,一旦医疗废物数量上下波动幅度明显,即可及时查到是否有医疗废物遗漏。
上海市卫生计生监督所表示,上海已将“探索医疗废物信息化管理”纳入新一轮“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中,除闵行区外,还有嘉定区、徐汇区等一些医疗机构也正在试点医疗废物信息化管理,目前全市已有40余家医疗机构采用互联网来管理医疗废物,明年起这种做法有望逐步在全市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