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 正文

国务院:政府不再包办养老产业 鼓励外资加盟

2013-08-19 09:42:49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在政府“保基本、兜底线”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角”;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专业化养老机构,鼓励境外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专家认为,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而养老服务业还处于发展初期,仅靠政府力量难以满足养老需求。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境外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不仅可以破解养老难题、改善民生,也是调整投资结构、拓展消费需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1、养老产业政府不再包办

根据民政部公布的数据,截至2012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占总人口的14.3%,预计在2013年突破2亿,2034年突破4亿。另一方面,截至2012年,全国每千名老年人拥有的社会养老床位数仅为21.5张,城乡养老机构“一床难求”的情况十分普遍。

“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还不能完全解决近2亿老人的养老问题。”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系主任褚福灵对本报记者说,政府目前关注的养老服务对象主要还是民政重点关注的“三无”、低保和特困老人,而对一般的社会老人还没有力量照顾到,所以必须和市场相结合,借助市场的力量达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让普通老人也能享受到较完善的养老服务。

8月16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分层分类提供养老服务。公办养老机构重点做好为无收入、无劳动能力、无赡养人和抚养人、失能半失能等生活困难老年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服务。通过简化和规范程序,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专业化养老机构。

“这有助于厘清政府与市场在养老服务资源配置上的边界,明确政府的兜底职责,同时,为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松绑’。”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认为,应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养老服务业中的作用,依靠市场促进老龄服务供给的增加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2、外资进入利于结构调整

“我国是世界上60岁以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失能老年人口和高龄老年人口的数量也是世界上最多的,这么大的服务需求,仅仅靠家庭、社区、政府都不能解决,必须统筹发挥各个主体的作用。” 党俊武认为,放开民间投资、境外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既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需求,改善民生,又能激发市场活力,补上行业发展“短板”。

“养老不仅是重大社会问题,而且蕴含着巨大经济潜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指出,“在政府保障基本养老服务的前提下,通过鼓励民间投资发展养老服务业,既可以引导投资进入短缺领域,又能培育新的有效需求,增强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动力。”

市场人士分析,养老服务业涵盖老年人衣食住行、生活照料、用品生产、医疗服务、文化健身娱乐等多个领域,涉及面广、产业链长、发展潜力巨大。在当前一些经济领域投资趋于饱和、产能严重过剩的背景下,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特别是鼓励民间投资和境外资本加盟经营,有助于调整投资结构、拓展消费需求,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3、满足多元化养老需求

近年来,我国不少地方出台政策措施鼓励外资进入养老服务业,国外的养老服务机构开始试水我国养老市场,并结合我国国情探索出一些适合中国消费特色的服务模式,形成了较为先进的专业化养老服务体系。

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业还处于发展初期。专家认为,鼓励境外资本的进入,可以充分吸收国外养老服务业的先进管理手段和服务理念,借鉴其经验技术优势,促进相关产业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外资进入我国养老服务业是瞄准了中国巨大的养老市场”。褚福灵指出,外国投资者之所以看好这一产业,是看中了中国数量庞大且增长迅速的老龄人口和养老市场的缺口。

“相当一部分国外养老机构定位于我国中高端客户群体”。褚福灵认为,社会养老体系的建设应以满足养老需求为出发点。“从这个意义上讲,尽管外资养老机构的服务价位较高,受众较为有限,但有助于满足人们日益多层次、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可被看作我国社会养老体系的有益补充。”(本报记者 赵鹏飞)

  • 分享到:
  • 推荐到豆瓣